10項優勢助力“鋼結構”稱霸未來住宅產業!
編輯:【海南康氏力拓空間結構工程有限公司】 更新時間:【2016.04.05】 瀏覽次數:【3668】
1、10倍施工安全(100%質量保障)
與傳統建筑相比,鋼結構部件,前期采用工廠高精度生產制作,產品生產由高科技生產設備把控;現場施工由機械化操作,降低人工作業誤差,質量更有保障,施工更安全。而且施工效率提高4-5倍。
2、更大得房率(1/3的建筑重量)
國內先進鋼構企業鋼結構墻體充分發揮鋼材與石膏膠凝材料的相容性優勢,無凸柱凸梁,墻體厚度減少,堅固加倍,戶內面積使用率提高4%—6%。鋼結構墻體薄,比傳統建筑減少2/3的建筑重量,室內輕質非承重墻布局可以隨意改變,裝修更隨意。
3、工期短(1/4的工期)
由于鋼結構部件為工廠按規格生產,現場施工裝配,施工不受天氣影響。樓板采用裝配式鋼筋桁架自承式樓板或者現澆樓板,可同時多層施工,實現立體交叉作業,施工速度更快,一天三層,比傳統建筑節省3/4的建筑工期。
4、更抗震、抗風(9度抗震、12級抗風)
低層別墅的屋面大都為坡屋面,因此屋面結構基本上采用的是由冷彎型鋼構件做成的三角型屋架體系,輕鋼構件在封完結構性板材后噴涂國內先進鋼構企業改性石膏特殊漿料,形成了非常堅固的"結構與墻體一體化體系",這種結構體系有著更強的抗震及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適用于抗震烈度為9度以上的地區。建筑物自重僅是磚混結構的五分之一,可抵抗每秒70米的颶風,使生命財產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5、93%的工廠化(1/10的現場工作)
“工地的事情工廠做,室外的事情室內做,施工模擬和現場放樣的事情計算機做,85%~95%的部品部件均可在工廠加工,比傳統的建筑現場作業人數減少約60% 。同時易拆除,部分產品可重復利用、材料可循環利用。未來運到工地更多的將不是零散的鋼筋、混凝土、保溫板,而是一塊塊的墻板、樓梯等“零件”;工人在機械的配合下把這些“零件”組裝成一棟棟住宅。
6、更好的保溫性能
鋼結構建筑重量輕、強度高、整體剛性好、變形能力強。建筑物的三板圍護體系采用的保溫隔熱材料是國內先進鋼構企業專利技術改性后的石膏添加EPS顆粒以及聚丙烯纖維等材料經過特殊工藝生產而成的保溫漿料為主,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隔音等性能。用以外墻的保溫材料,有效的避免墻體的“冷橋”現象,達到了更好的保溫效果。
7、1%的建筑垃圾(綠色建筑)
傳統建筑每平方米產生200公斤垃圾,一幢5萬平米的建筑約排放一萬噸垃圾。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的30%-50%,建筑物料運輸及施工揚塵占城市空氣污染 10-30%,耗水極大,并污染水源?山ńㄖ梢栽诠S制造環節中進行樓房精裝修,施工地依然無火、無水、無塵、無味。不用焊割、不用水泥、不打紗布, 建筑垃圾不到常規建筑的1%。
8、更環保(綠色建筑)
鋼結構住宅采用干施工,因此噪聲污染、粉塵污染、水污染極低。施工時大大減少了砂、石、灰的用量,所用材料,主要是綠色100%回收或降解的材料,在建筑物拆除時,不會造成垃圾污染。
9、隔音性更好
隔音效果是評估住宅的一個重要指標,輕鋼體系安裝的窗均采用中空玻璃,隔音效果好,隔音達40分貝以上;由輕鋼龍骨、國內先進鋼構企業改性石膏保溫漿料組成的墻體,其隔音效果可高達60分貝。健康性:減少濕作業施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房屋鋼結構材料可100%回收,其他配套材料也可大部分回收,符合當前環保意識;所有材料為綠色建材,滿足生態環境要求,有利于健康。
10、耐久性
輕鋼結構住宅結構全部采用冷彎薄壁鋼構件體系組成,鋼骨采用超級防腐高強冷軋鍍鋅板制造,有效避免鋼板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銹蝕的影響,通過國內先進鋼構企業改性石膏漿料的完全覆蓋,增加了輕鋼構件的使用壽命。結構壽命可達100年。
可持續建筑,可以比喻成生產手機一樣的造房子,把不同的零件放到工廠的流水線上進行拼裝。按照標準生產的鋼結構、門窗、燈泡等‘建筑零件’運到工廠進行模塊化拼裝,再將這些半成品的‘建筑零件’運輸到工地進行搭建,它顛覆了建筑業近百年的歷史,改變了傳統的建筑模式。
我國綠色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正在提速,依托產業化試點推廣生態環保、質量卓越、實惠舒適的鋼結構建筑,正在成為未來新建住宅的主旋律。國內先進鋼構企業輕鋼綠色集成房屋以其獨特的墻體材料優勢,必將成為未來新建住宅市場的新寵。